崩盘是否一触即发?沪指缩量收跌8.49% 创近八年半以来最大单日跌
发表于:2024-11-19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9日,崩盘是否一触即发?沪指缩量收跌8.49% 创近八年半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沪指今日收盘跌8.49%,创2007年2月27日以来,近8年半最大单日跌幅。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收3209.91点,跌297.83点,跌幅8.49%,成交3588亿元;深成指报收10970.3点,跌931.76点,跌幅7.83%,
崩盘是否一触即发?沪指缩量收跌8.49% 创近八年半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沪指今日收盘跌8.49%,创2007年2月27日以来,近8年半最大单日跌幅。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收3209.91点,跌297.83点,跌幅8.49%,成交3588亿元;深成指报收10970.3点,跌931.76点,跌幅7.83%,成交2729亿元;创业板指报收2152.61点,跌189.34点,跌幅80.8%,成交530亿元。两市成交6317亿元,继续萎缩。(中新网证券频道)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全球股市遭“血洗”对战6000亿养老资金有望入市,A股能否提振疲弱走势?
8月24日,A股三大股指盘中均以9%左右的跌幅直奔跌停而去。截至收盘,沪指报3209.91点,下跌297.83点,跌幅达8.49%;创业板指最终以2152.61点报收,跌幅达8.08%。
两市成交6317亿,其中沪市3588亿,深市2729亿。值得一提的是,盘中,黄金股得益于避险因素一度拉升,然而整个市场跌跌不休,两市共2092只个股跌停,创业板共375只跌停。
亚太市场股价亦遭遇全面冲击,恒生指数跌近5%,盘中近700只个股跌超10%。台股盘中跌逾7%创1990年以来最大跌幅,日经225指数下跌4.61%,韩国综合指数下挫2.47%,雅加达综指暴跌4.61%。
A股创半年来新低
8月24日,在全球股市“血洗”的冲击下,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沪指开盘直接跨过7月9日的新低,盘中击穿3200点支撑,下摸至3191.88点全天最低位,创下自今年2月16日以来的新低。沪指盘中跌幅超过9%,尾盘以8.49%报收,创下逾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从盘面上看,计算机、航天军工、海运等板块逼近跌停,跌幅最小的工程机械板块亦下跌逾7%。值得一提的是,午后,以中石油为首的权重股曾发起一波拉升,带领沪指跌幅收窄至6%。
崩盘是否一触即发?
对于关注外围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这样的暴跌几乎是可以预见的。8月21日这天对于全球股市来说可谓一把利刃,痛斩了资本市场多数股指,纽约股指甚至创下了3年来最差的单周表现。在此冲击下,中概股先行一步经历动荡。wind资讯显示,仅两成美国中概股险象环生,以上涨报收。
几乎同时,不少分析人士就作出判断,这样的市场动荡对于A股产生影响是必然的。受外围市场的暴跌刺激,投资者选择纷纷出逃,大笔资金不断向外流出,以一老股民之言概括:何谈闲情抄底。
国家队股也成重灾区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即使是被誉为“王的女人”,证金系概念股仍难逃暴跌。据wind资讯统计,当日国家队指数盘中暴跌逾9%,422只标的股全线下跌,逾六成个股相继跌停,这其中不乏前期暴涨的梅雁吉祥,以及新贵股华远地产等等。
一句话:无论是新宠还是旧爱,“王的女人”都没能跳出整个市场的悲观氛围。
从4000点到3200点,A股在5个交易日中狂泻800点,这样的走势就连前期股灾亦没有见到。就上周来看,上证综指累计下挫11.5%,最终收报3507.74点;创业板指下跌12.4%,收于2341.95点。而在此前的三个月内,A股已从5100点向下调整到3500点,回调逾30%。
伴随着当日股市的大幅下跌,沪指今年由涨转跌,截至收盘,上证综指今年来的跌幅为0.77%,此前最大涨幅为60.08%。此外,深成指今年的跌幅为0.40%,今年来最大涨幅为65.34%。
眼下,A股已再度突破7月9日创下的新低防线,哪里才算是这轮暴跌的底线?
从机构观点来看,暴跌并未至此结束。申万宏源认为,新兴市场局势加剧,资金面预期恶化。就股市而言,未来下台阶震荡将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股市的剧烈波动或是管理层形成股市健康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契机。”国信证券分析师朱俊春指出,在股价向上越过合理价值后,由于缺乏实质性的做空对冲,单边上涨的趋势只有等待流动性的边际衰竭才出现逆转,而彼时价格已经偏离价值太大。
据数据统计,目前已有500多只个股已跌回牛市开启前,剔除次新股后,这一数量约占A股总数的两成。在此时间窗口,市场急需一个利好来提振信心,譬如此前普遍呼吁的周末降准,无奈这一预期落空。
市场虽未如愿等来降准,一则养老金入市的消息已掀起市场心跳。8月23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养老基金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
不过,据业内人士分析,这笔资金要等到2016年才能入市,且入市的作用绝非“救市”,远水难解近渴,降准呼声愈发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