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停车”时代来临 可以缓解停车难问题但协调难度较大
共享经济是这两年来的一个投资风口,因而冒出了一大批例如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和共享汽车之类的共享资源。共享经济是将闲散资源通过整合,然后暂时转移使用权,提高了物品的使用率,更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在出行方面,还有一大痛点,那就是停车难问题。日前,未来解决停车难这个问题,“共享停车”应运而生。近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各自的地方停车管理条例或规定中提出,鼓励发展“共享停车”模式,允许一些单位或个人将专有停车位对外开放,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分时出租,既增加收益,也方便他人。
在国家发改委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的保有量与停车位数量的平均比例为1:0.8,而发达国家这个数据为1:1.3。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国内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在大城市出行很难找到停车位,往往明明开车只需10分钟,但到了目的地后找个停车位却需要花费半个钟。
除了停车位的缺少外,停车位还存在着明显的供需之间信息不对称。根据最新的停车普查数据,北京中心城区停车位缺口为85万个,而夜间公共建筑闲置空余停车位有63万个,这边停车位不足,那边却存在停车位闲置。
针对上面的问题,“共享停车”应运而生,目前有不少相关的共享停车APP已经上线。
除此之外,各地政府也在政策方面进行了引导。
2016年下半年,上海市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政府机关、医院和高校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保障内部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应将内部停车设施错时对外开放,率先落实停车共享责任。根据计划,今年上海将建50个“共享停车”示范点。
年7月份提交北京市人大审议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草案)》则提出,个人或单位可以开展停车位有偿错时共享。居住小区在满足本小区居民停车需要的情况下,可将配建的停车设施向社会开放。
而广州也于8月初将《广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草案)》在网上进行了听证。《广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草案)》提出,鼓励住宅停车场在满足本住宅区居民停车需求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自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
“共享停车”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停车难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有了目前市场经济行为以及政府的政策引导,共享停车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共和需之间的协调存在着较大难度,一些具备停车资源的停车单位,处于安全的考虑,对于像社会开放共享停车资源持观望,甚至是不情愿的态度。然后就是停车位共享还需要与其他方面,例如需要跟物业方面进行沟通。还有就是实现停车位的共享还需要对传统的停车位进行升级改造,将车位信息接入云端,并通过各类APP接触消费者,而这些改造需要一定费用。
要真正实现”共享停车”,需要企业的探索、车主的配合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如果能实现了“共享停车”,即使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问题,那也可以大大缓解停车难问题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