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京极夏彦的小说《魍魉之匣》化为大学生端木斐,看个究竟吧。

发表于:2025-02-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2日,京极夏彦的小说《魍魉之匣》化为大学生端木斐,看个究竟吧。 我们来看看 异闻即怪异之事,而所谓怪异之事又莫非因人性之偏执而起。 恶鬼罗刹、魑魅魍魉,到底是何模样。 还请诸位看官,化为大学生端木斐,看个究竟吧。 男子带着一个箱子。 非常宝贝地放在膝

 京极夏彦的小说《魍魉之匣》化为大学生端木斐,看个究竟吧。
我们来看看                                         

  “异闻即怪异之事,而所谓怪异之事又莫非因人性之偏执而起。 恶鬼罗刹、魑魅魍魉,到底是何模样。 还请诸位看官,化为大学生端木斐,看个究竟吧。”

  男子带着一个箱子。

  非常宝贝地放在膝盖上。

  有时他也会对箱子说话。

  ……

  “呵。”

  从箱子里传出声音。

  清澈如铃声般的女声。

  “听见了吗?”

  男子问。像是由留声机喇叭传出般的说话声。

  没办法表达同意或者否认。因为仍在梦乡中。

  “请勿对他人诉说此事。”

  男子说完便掀开了盖子,展示箱子内部。

  箱子里恰恰好装了个美丽的女孩。

  女孩脸蛋仿佛日本人偶。那肯定是尊做工精细的人偶。箱子里装的,大概是人偶的胸部以上部分吧。

  看着她天真无邪的脸蛋,不禁微笑起来。

  见状,箱子里的女孩也跟着甜甜地笑了起来,“呵。”的一声。

  啊,原来活着呢。

  不知为何,非常羡慕起男子来了。

  这是京极夏彦的小说《魍魉之匣》的开头,节选自小说中的“作中作”——也就是由小说中的角色所“撰写”的小说。

  

  “京极堂”系列——另辟蹊径的妖怪推理小说

  《魍魉之匣》是京极堂系列的第二作。这个系列以日本昭和时代为背景,将“妖怪”和“推理”熔于一炉,创造了一个前所未见的侦探——中禅寺秋彦。他是个日本神社的神主,一家旧书店的老板,同时又是位驱魔师。

  每一作的故事开头,都是看似完全不可解的事件,如“怀胎20个月却无法生产的孕妇”“被切断四肢、藏于匣中的少女”“连续杀死丈夫四次的女人”,但这些“怪谈”包装下云遮雾绕的谜局,最终都会在中禅寺秋彦的“驱魔仪式”之下,云开雾散——是的,他驱的魔,是栖息于幽微人心中的“妖魔”。

  这个风格独特的推理小说系列,其中几卷推出过真人电影,改编过动画,甚至他的死忠书迷杉菜水姬,还成立了游戏公司Innocent Grey,接连推出了《恋狱月狂病》《壳之少女》等18禁视觉小说游戏,并在剧情上向京极堂系列致敬(也有书迷认为是抄袭)。

  

  《恋狱月狂病》借鉴了《姑获鸟之夏》,而《壳之少女》借鉴了《魍魉之匣》和《络新妇之理》

  而京极堂系列小说、《壳之少女》的美术风格,的确深刻影响了接下来我们要说的这一款游戏——《端木斐异闻录》。这是款国产推理游戏,最近刚刚登陆Steam。在游戏简介中有这么一句:“藉由志怪叙异来说世情因果。”

  不好做的推理游戏

  游戏故事的序章叫《加油站灵车事件》,讲的是在“海角论坛”上所流传的、灵车在加油站离奇出现又消失的传闻。玩家所扮演的端木斐,从学姐凌霄那里看到实际拍到的监控录像,为了调查事情的真相,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案件。——嗯,这种以“都市怪谈”为开端的故事,相信会让不少玩家想到《流行之神》系列。

  

  游戏中“加油站灵车出没”的监控录像

  而游戏的第一章《坠殒癖》,描述的则是一系列被害者从高处被抛落的连环杀人事件,而这个幕后杀人魔被称为“坠殒癖”。玩家需要找到凶手,并查明TA执着于从高处坠落的真实原因。

  事实上,目前国内推理小说界,值得一读的作者本就不多(蔡骏就别提了),商业上能获得成功的更是屈指可数。因此,自己原创脚本的国产独立推理游戏,显得难能可贵——要赚钱,很难,支撑他们做下来的原因,往往是对推理真心实意的喜欢。而近年我玩过的国产,就《恒水中学连环虐杀》、《小林正雪》系列、还有这次的《端木斐异闻录》。

  《恒水中学连环虐杀》,玩法参考了《逆转裁判》和《枪弹辩驳》,整体制作还非常的同人向;《小林正雪》系列从系统到美术都好了不少,既做到了用游戏系统来完成人物塑造,密室逃脱乱入的章节也蛮出彩,唯一的遗憾还是案情稍嫌简单。

  

  游戏开场动画截图

  而这次的《端木斐异闻录》,最开始是以“本格派推理游戏”的名义来宣传,宣传片中不俗的声画效果,也留给我非常好的第一印象——游戏不仅做了Live 2D动态立绘、加入了简单的过场动画,甚至还有全程语音。为了丰富流程,中间也的确设计了不少解谜要素,包括引入了若干需要手动输入的字谜、哈夫曼编码等。

  

  游戏中关于“哈夫曼编码”的解码提示

  游戏也加入了询问环节。询问时,被询问角色下方有提示条,显示其当前的情绪状态。玩家需要根据实际情形,选择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设法套出足够多的口供或线索,若提问不当,就会和某些证据失之交臂。不过由于每次询问环节结束后,系统都会提示玩家漏过的线索数,多数玩家也都会读档重来,让这个环节多少有些失去了意义。

  

  玩家选择的提问内容,会让被询问角色在“正襟”到“笃定”之间摇摆

  

  询问结束后的收集结果统计

  游戏系统方面,游戏将所有设定和功能都集成到游戏中的“平板设备”中,玩家可以随时用它查看收集的证据、口供、照片,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和邮箱。在邮箱中,玩家也可以在收到邮件后选择“回信”,并在回复邮件中,自行选择想回复的内容,不同的选择也会导向不同的结果。

  

  目前对案件推理和人物塑造都作用不大的“空间”或者说“朋友圈”

  

  回复邮件的内容由玩家选择

  当我花一晚上打通了这款游戏,回顾整个故事流程,我自然很喜欢游戏中的动态立绘和全程语音,而游戏难得地引入了现实背景,设定十分接地气,对一个大学生为何能参与到一起刑事案件的侦破,给出的理由在中国国情之下也算符合逻辑,这些都是优点。可惜不够长的剧情流程,让游戏中的多数系统都像浅尝辄止,没有被深入挖掘的机会,遗憾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并不觉得这是个“本格派”的推理故事。

  为此,我尝试联络了这位独立开发者。

  喜欢推理,喜欢游戏,就有了“端木斐”

  “我也觉得不算本格派,算变格派。”一上来他就开始了自我吐槽,以至于我硬生生将“社会派”三个字憋了回去。

  他叫致意,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今年大三。他学业繁重,由于在学校很活跃,私下的时间并不多。然而,在《端木斐异闻录》开发的一年半,开发进度几乎没有中断过——这段期间,他考了个驾照,数学建模弄了个国家二等奖,靠着游戏的Demo,还拿了个国家级创新项目的奖。

  “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忙过来的……可能因为我没有女朋友吧。”

  

  游戏中端木斐的“官配”,未来的准女友

  一年半以前,他玩了一位大学前辈做的游戏,发现有Ren'Py这么棒的游戏引擎,才开始动手,边学边做。之前他没有任何游戏开发的相关经验。

  “当时游戏荒,没有推理游戏玩,就想自己做一个。结果开始做的过程中,一连出了《大逆转裁判》《逆转裁判6》《雷顿教授》两作……来不及玩,可惜了。”

  他自小就是推理迷,最开始看的是福尔摩斯和一些欧美经典推理小说,但直到上大学读了“京极堂”系列小说,才真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口气看了一堆日本作家的作品,如乙一、道尾秀介、西泽保彦、折原一……”

  

  《坠殒癖》中令人不安的插叙——作者说表现手法来源于京极堂,我想到的却是雷米的《心理罪:画像》

  同时他也非常喜欢玩游戏,特别是AVG。当我问到他最爱的游戏,他提到了《逆转裁判》系列、《雷顿教授》系列、《无限轮回》系列、《极限脱出》系列、《命运石之门》系列,还有《恐怖惊魂夜》《星之梦》《虚之少女》《壳之少女》《黄昏旅馆》……

  而《端木斐异闻录》,就是将他最喜欢的推理小说和最喜欢的游戏类型叠加到了一起。游戏的画师是他的大学同学,在一个做视频后期的社团里认识的,被拉入了伙,没钱陪着干了一年半。帮忙做音乐的是他广东的老铁,自己组的音乐工作室,也是没收钱给他忙活了半年。

  

  Hanser配音的“夏雯颖”,是个人觉得游戏中声音表现最佳的角色

  但最难的是,全程配音这件事。游戏的幕后配音,不少在网配圈都颇有名气。既有可可味、柳知萧这样本身在国产游戏配音圈就比较活跃的,也有Hanser、YUKIri这样在小圈子内为人所知的,YUKIri还专门为游戏贡献了一首插曲。

  “一开始都不认识,是我自己仰慕他们的声音,才去联系的。”致意说,“我觉得全程语音应该是文字游戏的标配,除了可以提升玩家的代入感,也有利于角色塑造。”

  事实上,我注意到了男主角端木斐是致意自己配的音。除了“译制腔”浓厚(口吻类似于“噢你们这些愚蠢的土拨鼠”),后期一些情感激烈的部分,致意的配音显得情绪不足。

  但我还没提问,致意便自我吐槽道:“但我很后悔选择自己来给男主角配音。”

  

  游戏男主角端木斐的立绘

  “……当时为什么会自己来配?”

  “当时游戏已经做了一年半,不能再拖。时间紧迫,主角台词又多,我想着台词是我自己写的,应该可以好好把握,实际却……我是在二十天内配完的,就效果来说,我很后悔。但我也没有精力重配了,累了。”

  而没有再找一个配音,还有钱方面的原因。

  “配音很贵。有些配音收费比较便宜,就当场给,付不起的我就承诺他们,游戏卖了如果有赚钱,就给他们分成,卖多久,分多久。”

  在开始寻觅合适的配音之前,致意没考虑过啥后果,甚至连游戏做完要在哪里卖都没想过,本来都打算免费发布了。然而游戏实际的制作周期达到了一年半,眼看着画师、配乐陪自己白干了那么久,还请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配音,为了回报他们,致意才让游戏上了绿光,上了Steam。

  “在那之前自己已经花了一千多,还好平时给学校做项目,还有一些奖金。”他说,“走一步看一步吧,哪怕只有我一个人也要把游戏做完。”

  

  “每一个成功发布的独立游戏都是一个奇迹,这一点我是非常清楚的。”

  “早知道后面这么麻烦,重来一次的话你会选择放弃吗?”我问。

  “我是偏执狂,这个事不做完,我就不舒服。而且,现在国内缺少本土的推理游戏,我呢就权当抛砖引玉,只希望有更多人的来做推理游戏。”他说,“……反正我私下没事做,也没有女朋友。”

  

  后来,他还主动拉我一起吐槽了自己的剧情结构,提到剧本因为精力不足所做的删减,也遗憾自己塑造的侦探端木斐不能向中禅寺秋彦那样“驱魔”,都是凶手自己找上门,没有揭露真相的爽快感。他甚至建议我应该去采访《小林正雪》系列的作者傅真,因为“他的游戏做得比我的好多了”。

  整个采访过程,都像是他的“自我吐槽大会”,“果然还是不行啊”之类的自我批判间歇性出现——频率大概就和“可能因为我没有女朋友吧”一样多。甚至,他还在担心用自己的学校当取景地,会不会有学校领导不开心来问责他。

  

  他说,目前最满意的是UI外观、千阳画的画和柳如萧的声音

  我倒有些不忍心多说游戏的缺憾——其实问题他都知道,只是精力有限,他目前能做到的也就是这种程度而已。最近他刚刚为游戏添加了Mac版,之后几个月,他得开始为保研而努力,得暑期才能开始下一章节的制作。

  他说,有了可以复用的素材和代码,这次更新不会再花费那么长的周期。

  没关系,这只是你开发的第一款游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