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无人驾驶系统算法尚不完善 谁才是最终汽车的控制权的获得者?

发表于:2025-01-1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2日,在本届CES上,最大的亮点是在CES上的无人驾驶技术。无人技术技术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大批汽车厂商召开了发布会,试图证明自己在这一前沿领域取得的成就。拉帮结派如宝马、英特尔与Mobileye,三家宣布他们合作的自动驾驶车辆将在今年上路开始测试;单打

在本届CES上,最大的亮点是在CES上的无人驾驶技术。无人技术技术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大批汽车厂商召开了发布会,试图证明自己在这一前沿领域取得的成就。拉帮结派如宝马、英特尔与Mobileye,三家宣布他们合作的自动驾驶车辆将在今年上路开始测试;单打独斗如现代,则准备拿出3万美元的自动驾驶车型,与特斯拉的Model 3正面抗衡;以及发布了无人驾驶摩托的本田,也刚刚杀入战局。在短短一段时间内,无人驾驶就从科幻小说中走进了现实。可以肯定的是,在2017年,会有更多无人驾驶车辆开上道路。

控制问题:特殊情况如何交接驾驶控制权

然而,进步背后也紧跟着一个问题——在车辆行驶时,自动驾驶系统与人类司机到底应该如何进行车辆控制的交接。在目前无人驾驶系统算法尚不完善,汽车智能系统还不够智能的情况下,许多问题需要由人类驾驶员亲自上阵解决。正因为如此,如果道路状况比较复杂,汽车的控制权便需要由自动驾驶系统向司机进行移交。

而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司机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对突然到来的驾驶职责很可能会不知所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显示,仓促地从自动驾驶系统手中接管对车辆的控制,会极大地影响司机的判断,很可能会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可能的情形包括道路施工、事故、路障以及警察的出现,或者是其他司机作出的反常举动。

日产:关键时刻还得靠人

日产CEO卡洛斯·戈恩最近表示,我们的自动驾驶系统要能完全应对这些突发状况,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种妥协的解决方案,日产将在其车辆中安装一套联网的辅助系统,在道路状况超出算法处理能力时停止行进,将控制权移交给一位云端的值班工程人员,由工程人员根据摄像头、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正确行动方案后,再将控制权交回给自动驾驶系统。

一些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在经过足够的机器学习后,能够比人类更好地完成这些任务。换句话说,渐进的训练能够生成一套足够智能的算法,不仅能遵守交通规则,更能在必要的时候不墨守成规。在早前荷兰特斯拉车主的行车记录仪视频中,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就显现出了这种能力,避免了车主可能遭遇的意外。在这种背景下,各个车辆对学习到的经验的共享,则具有额外的意义。

在危机时刻,谁能更好地应对?一个只有几秒反应时间的司机,还是一套经过大量训练,分享着其他车辆学习经验的算法?日产的解决方案在某些情况下或许能派上用场,然而在毫无选择的时候,真的要把事情全丢给司机吗?

谷歌:完全无人化才是未来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影响了谷歌的计划,谷歌直接选择绕开了“辅助驾驶”,而着力于研发完全不需要人类司机参与的“无人驾驶”系统,即所谓的“L5”(到目前为止,谷歌的测试车上还配备着一个随时准备接管的司机,不过这只是因为法律的要求)。它旗下waymo最近研发了两款新的雷达传感器,一款负责探测近处物体,一款负责远方,和车身上的高分摄像头配合,waymo的这套方案通过了美国汽车工程学会认定的L4无人驾驶技术要求。

更重要的是,waymo将这套设备的成本降到了原来的10%——公司称他们已将其成本从75000美元降至7500美元。如果能够大批量生产,这套设备的成本还能继续下降。对于任何先进技术来说,成本控制都是进入商用的一大门槛,在技术和成本问题都解决后,谷歌的无人驾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完全替代司机。

而特斯拉及其他厂家的系统则更偏向“辅助驾驶系统”——在封闭道路等简单路况下,可以由自动驾驶系统负责,而在特定情况下则需要司机接手。

在商业上,前者的途径更加激进,需要大量的投资,也更颠覆——这或许意味着个人对汽车操控权力的终结。后者则更渐进一些,更容易被汽车制造商接受,对许多驾驶者来说也不是那么突然,毕竟许多人现在只是将自动驾驶视作一种可能,而非一种必需。

然而,谷歌认为它的技术已经成熟到可以拿出实际产品。正如以前发生的一样,我倾向于认为这种转变的速度会超出许多人的预期,包括那些传统汽车制造商。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买车顾问》,有爆料、有深度、有意思!汽车中国,中国最专业的汽车消费门户,微信公众号:carschina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