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根雕“怪人”化朽木为艺术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9-29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9日,庞坤林在精雕细琢。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邵丹摄 在汤山街道龙尚社区孙家边村有一个“怪人”,初中学历,木工出身,祖辈中并没有接触过根雕的人,但他却痴迷于这门民间工艺数十载。随便一段“朽木”,在他的精雕细琢下,就会变身成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他叫庞坤


庞坤林在精雕细琢。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邵丹摄

  在汤山街道龙尚社区孙家边村有一个“怪人”,初中学历,木工出身,祖辈中并没有接触过根雕的人,但他却痴迷于这门民间工艺数十载。随便一段“朽木”,在他的精雕细琢下,就会变身成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他叫庞坤林。

  16岁就因家境不宽裕

  做木工活儿补贴家用

  根雕,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根雕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庞坤林的根雕作品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主要利用的是根材的天然形态,人工处理修饰只是辅助”,在庞坤林看来,如果一段木头,需要改造得太多才能“成器”,他宁可放弃,也不愿意破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出生于1966年的庞坤林,在16岁的时候,就因为家境不宽裕放弃学业,做起了木工活儿补贴家用。“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平时做工的间隙,一有空就写写画画。”庞坤林对绘画很有天赋,甚至能利用木头的纹理创作出写意的“拼接画”,这也为他后来的根雕创作打下了基础。

  十年前无意间的发现

  诞生第一件根雕作品

  10年前的一天,庞坤林到附近的山上寻找制作盆景的材料,无意间发现了一段已经枯死的树根,“我当时一眼就觉得它的形状有点像海豚”。捡回这段枯木后,庞坤林便开始琢磨怎么把它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海豚。当时的他,对根雕一无所知,周边也没有可以讨教的人,他硬是凭着一股子钻劲儿创作出了第一件根雕作品。

  说起根雕的制作过程,庞师傅如数家珍,选材、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选材是第一步,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性稳定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等,被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不可多得的材质。”虽然有木工基础,但对于根雕选材的了如指掌,却是这些年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家附近的山早就被庞师傅“翻”了个遍。

  希望手艺传下去

  但确实太辛苦了

  如果说选材靠的是运气和眼力,那么接下来的工序可全都是实打实的功夫。干燥处理需要耐心,“有时候一段木材找回来,要干燥个大半年甚至三五年才能用”。打坯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庞师傅告诉记者,自己常常一做就是几个小时,手上的老茧和伤口也说不清一件根雕作品到底需要付出怎样的心血。

  10年间,在庞师傅手里诞生的根雕作品达到了150件,最小的笔筒上鸟兽雕刻得栩栩如生,最大的传统工艺类家具——茶海重一吨半,耗时最短的几个小时,最久的花费了半年时间,各种辛苦,但庞师傅乐在其中。他甚至喜欢自己制作根雕使用的工具,常年“溜达”在一些工厂边上,印刷厂淘汰下来的原先用作切纸的刀具,经过庞师傅的改造,就变成了制作根雕时必须的凿子。

  如今,学习制作根雕的人越来越少,而同样喜欢画画的女儿却对根雕表现出了兴趣和天赋,庞师傅在欣慰之余也有些心疼,“肯定希望有人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但我太了解这其中的辛苦了”。记者黄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