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前南峪:“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11-19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9日,说是乡村,却看不到土。路是平整的水泥路;路旁一边是板栗树,一边是苹果树,绿叶繁盛,密密匝匝;绿树掩映着的两层小楼,光洁美观;放眼四顾,绿波连绵,无边无际。车盘山而上,便是在林海中穿行。这完全是森林公园的节奏啊!正自忖间,写有国家AAAA级旅游

说是乡村,却看不到土。路是平整的水泥路;路旁一边是板栗树,一边是苹果树,绿叶繁盛,密密匝匝;绿树掩映着的两层小楼,光洁美观;放眼四顾,绿波连绵,无边无际。车盘山而上,便是在林海中穿行。“这完全是森林公园的节奏啊!”正自忖间,写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标牌照亮了我的眼。此时,电瓶车上的解说才真正进入我的耳朵:“……8300亩山场种植着480万株树木,前南峪村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4.6%,林木覆盖率达到90.7%,被国内有关专家赞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来到泽后亭,向下一望,只一眼,就被高低起伏的绿海“震”住了,借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或可形容其阔其绿,却无法比拟其壮观。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介绍,这些树大多是板栗树,基本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的。

当初种树的缘起,要从1963年的一场暴雨说起。如泽后亭旁石碑所记“昔日前南峪,交通闭塞,孤陋寡闻,荒山野岭,地瘠,水恶,民贫”,前南峪村过去的水土侵蚀模数达到每平方公里900-1200吨,正所谓“光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低,十年九灾不保收”,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1963年8月一场下了7天7夜的瓢泼大雨,更是汇成近百年不遇的洪水,把本就贫穷的前南峪“冲得一塌糊涂,冲毁了仅有的640亩粮地中的340亩好滩地,连根拔掉了4000多棵板栗树、柿子树中的2000多棵,蓄水坝、防沙坝全部倒塌”。天灾彻底毁了前南峪人的日子,促使村干部下了狠心:干脆来个大翻身,垫地植树,治理荒山!

于是,前南峪村凡是50岁以下、18岁以上的男男女女全部出动,清晨顶着星星上山,夜晚顶着星星回村,先在坚硬的岩石上用钢纤凿坑,再用炸药把岩石崩成碎块,然后垒造梯田坝沿,栽种树木。“许多妇女长年累月背石头,把后脑勺上的头发都磨光了,如同‘鬼剃头’。有4位年轻人献出了生命,12位村民落下终身残疾。”回忆起曾经的艰苦岁月,当年的支部书记郭成志感慨万千。

这一种,就是几十年。在漫长的过程中,前南峪人在李保国教授的指导下,探索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沟域综合治理模式,先上后下,先坡后沟,先种松橡槐等速生林涵养水土,再种经济林提高效益,形成“生态林戴帽、干鲜果缠腰、小梯田抱脚”的荒山分层绿化模式。最终,全村32座山头、10条大沟、72条支沟8300亩山场,全部披上了绿装。1996年又一场暴雨,附近村庄受灾严重,实现荒山变绿的前南峪村却损失不大。

前南峪村先后被授予“中国绿色村庄”、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提名奖和“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郭天林说:“前南峪村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这‘最绿’不是上天恩赐的,而是前南峪人靠实干、苦干加巧干换来的;也不是自诩的,而是国家林业专家在太行山区普查时给予的评价。”

而前南峪首创的营造生态经济沟模式,则被专家委员会鉴定为国际同类项目领先水平。为把山沟变成绿色银行,前南峪按照“林果致富”的思路,兴办企业提供资金,邀请150位专家指导技术,改造原有落后品种,淘汰用材林换种经济林,发展西洋参、红小豆等高效作物,建起一个以板栗为主、干鲜果树达30万株的果品生产基地,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就达到6800元。

日子越过越好,但曾经促使前南峪集体经济迅速壮大的11家村办企业中,有1家化工企业,4家矿山企业,这些企业利润不菲,却属高能耗高污染,渐成前南峪生态发展的最大阻碍。“我们以后要重点发展旅游业,这些厂子必须关掉,一年损失860万元也得关!”郭成志的话铿锵有力,“厂子是2003年到2004年间关的,现在我们旅游业的收入早就超过了860万元。”

关掉了污染企业的前南峪,依托经济沟绿色资源和“抗大”红色资源,培育绿色观光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生态发展之路,投资500多万元改造升级经济沟内基础设施,引植30多种国内外新品经济树种,建设了美国树莓、欧洲榛子等7大精品园区,每年3月至11月都有鲜果可采摘,修建了玫瑰园、栗树山庄等观光园,兴建了抗大陈列馆。不仅邢台、邯郸、石家庄的许多市民成了前南峪的常客,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的游客也慕名而来,尤其是京津游客,近两年大幅增长。前南峪景区管理处主任郭高升说,2015年前南峪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旅游收入1356万元。

郭天林说:“过去,前南峪贫穷落后,全村877口人,106人是光棍,‘有女不嫁前南峪’。通过数十年科技兴山,前南峪人硬是把穷山沟变成了太行明珠。如今,前南峪生态优良,美丽富饶,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小康村。去年,我们村的集体总收入是1.99亿元,人均收入1.18万元。”

泽后亭旁石碑记曰:“今日前南峪,旧貌换新颜,文明,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焉。”不仅如此,前南峪发展沟域经济的经验和模式,也为太行山区的开发建设蹚出了路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