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79岁“实验室奶奶” 义务指导学生8年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9-2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2日,核心提示:她从2008年回到选矿专业实验室,协助采矿研究所朱一民教授做选矿药剂领域的科研课题,并义务指导学生做实验,至今已风雨无阻坚持了八年。 在东北大学的实验室里,79岁的退休教师刘慧纳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东北大学一实验室里,79岁的刘慧纳依旧每天
核心提示:她从2008年回到选矿专业实验室,协助采矿研究所朱一民教授做选矿药剂领域的科研课题,并义务指导学生做实验,至今已风雨无阻坚持了八年。


在东北大学的实验室里,79岁的退休教师刘慧纳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东北大学一实验室里,79岁的刘慧纳依旧每天和学生一起做实验,退休后她已坚持了8年,因为爱这个专业,她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了近60年。

刘慧纳,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的退休教师,从2008年开始回到选矿专业实验室,协助采矿研究所朱一民教授做选矿药剂领域的科研课题,并义务指导学生做实验,一干就是8年。

在东大学习工作近60年

刘慧纳1962年从东大毕业留校任教,1998年退休,2008年重回选矿专业实验室,从第一天当东大的学生到现在,已经近60年。

2008年,正在选矿药剂领域做课题研究的朱一民教授希望在校内物色一位矿物加工方面的专家,帮她完成课题。“当时我给刘老师打电话,她一听,下午就赶过来了。”朱教授回忆,刘老师最打动她的地方,正是这种对学校的情怀、对科研的执着和对人的热情。

“每天清晨,当我迈上冶金学馆高高的台阶,就会想到自己已经在这座建筑里学习、工作快60年了,一种踏实感就会涌上我的心,让我感到幸福。”刘老师说,学校和实验室就像自己的家,她割舍不下。

刘老师的两个女儿也毕业于东北大学,她们对母亲目前的工作很支持。刘老师笑称,自己对学生的照顾,比对女儿的照顾还要多。

每天8时到校 风雨无阻

每天早晨8时,刘老师准时出现在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几乎都是站立,她笑称做了几十年实验,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强度。临近中午,她还要走回家给老伴做饭,下午再返回实验室,每天往返两趟。

每逢大风、大雨天,年轻教师就会给她打电话:“刘老师,今天风太大,您别来学校了!”可她嘴上答应,还是来了。

每当实验室来了新人,刘慧纳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手足无措”的学生身边。从认识设备、分辨药剂,到具体操作、记录数据,她都会手把手地耐心讲解、演示、指导,直到学生真正掌握了实验原理,得出了准确结论。

2008年至今,在朱一民和刘慧纳的共同努力下,有3名博士生、29名硕士生和18名本科生完成了与浮选药剂研究有关的毕业论文。实验室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与企业合作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工匠精神”是学院传统

刘老师说,退休教授对科研专注、对学生热情,这种工匠精神,不仅是教师天职使然,也是所在学院的一个传统。“我的老师姜广大教授对我影响很深,他在学校一直工作到80岁,他90岁的时候,每次回学校路过实验室,他都一定会走进来看看门窗锁没锁,电源关没关好……”

还有王常任教授,虽然已经80多岁,但他却是实验室的“大总管”,老师学生在实验室遇到的大事小事都会去找他帮忙。

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刘老师能做到每一次样品称重、药剂添加不出差错,她总在节假日抽时间去实验室检查水、电、气是否安全……

渐渐地,有学生开始每天默默打扫实验室的卫生,有学生早晚精心地检查仪器设备、在离开时关灯……

会用微信还会卖萌

刘老师的学生们大多是“90后”,可是他们沟通起来却丝毫没有代沟。学生们遇到难题,她是首选的倾诉对象。不仅如此,她还和同学们在微信群里互动,有时候也会卖萌。

矿物加工工程博士生骆斌斌告诉记者,“御用烘矿工”是同学给刘慧纳老师起的外号,但他从不会这么称呼她,刘老师监督他做实验,他索性叫她“刘监工”。

骆斌斌回忆,做论文试验时间很紧张,当试验指标一直不好的时候,心情总是很糟糕,他不爱说话,只是闷头做。此时刘老师便坐在实验台前,一边监工,一边手托着脑袋开始卖萌。“一不小心看到她这个样子,不自觉被她逗乐了。”骆斌斌说,她既是严肃认真的学者,又是大家的开心果、好朋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