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放下那虫,让我来! 成都男子一个月抓万余只知了 称不卖自己吃

发表于:2024-11-08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08日,高蛋白低脂肪的知了 捕蝉人 夏天的知了 成都,三环路金牛立交南内侧,天黑时分,总能看见树林里一束束神秘的手电筒光影晃动。 莫慌,此处没有墓,人家也不是要下斗,而是找吃的。 美食名为知了猴,看这名字,和知了有关系?没错,和一到夏天就在人耳边吼个没
高蛋白低脂肪的知了高蛋白低脂肪的知了
捕蝉人捕蝉人
夏天的知了夏天的知了

  成都,三环路金牛立交南内侧,天黑时分,总能看见树林里一束束神秘的手电筒光影晃动。

  莫慌,此处没有墓,人家也不是要下斗,而是找吃的。

  美食名为“知了猴”,看这名字,和“知了”有关系?没错,和一到夏天就在人耳边吼个没完的那货,是亲戚。

  “知了猴”是晚辈,知了是“长辈”。通俗点来说,知了猴是知了的幼虫,也就是蝉蛹啦!它们可以在土里潜伏3年、5年,甚至17年。不过,虫也总是要长大的嘛,化不了蝶也得有对翅膀不是?于是每当夜幕降临,这些小家伙就探出地面,寻找能依靠的树干、草叶,花一个多小时,等待脱壳羽化为知了。

  虽然成都人是好吃嘴,兔脑壳、猪尾巴、鸡脚杆啥子都吃,但是“知了猴”的市场并不宽广嘛!如此大规模的抓捕行动,肯定是有勇有谋有计划的啊!为了弄清楚情况,华西都市报记者趁着夜色,寻着手电筒光线,去找到了这群“很拼”的吃货们,发现他们还不是本地人呦~~~~

  这些逮虫吃的人,很多是来自河北、山东,几年前搬到成都居住。这抓“知了猴”的传统,也是从老家就养成的。天黑了,父亲就带着孩子、老人带着孙子,提个手电筒和塑料瓶,到树林里去找好吃的啦。大规模到这片林子捉知了猴,是今年才有的事,“虽然这林子以前也有,但没人捉,今年不知是谁开始捉了,我们才跟着来。”

  高手一月捉了10000只

  经验丰富的老人还热心地传授了几招“抓虫技巧”:在白杨树下捉最好,知了最喜欢吃白杨树的叶子了,另外,雨后知了猴更容易钻出来,它们都不会爬太高,更容易捉到。

  一晚上的收获嘛,一个人少的能捉十几只、多的能捉三四十只。

  然而还有高手高手之高高手,一个月以来,已经捉了10000多只(数下零,你没有看错)知了猴!!!实在是抓虫小能手呀!这么多虫虫,不卖,自己留着吃!现在都在冰箱里存着呢!。

  对于山东老人来说,这可是一等一的美味,一次能吃十多只,“我在老家时,一只知了猴要5毛钱。”。

  蝉蛹咋个吃?简单粗暴易操作、低调奢华有内涵~~~就一个字:油炸!

  把知了猴洗干净了,扔油锅里爆的嘎嘣脆,出锅再撒点盐,香气扑鼻。(味道估计和花生米差不多嘛,放下那虫,让我来!)

  高蛋白低脂肪 赛唐僧肉

  知了猴蛋白质丰富,有人把知了猴比作唐僧肉的说法,蝉蛹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含氨基酸46.63%,蛋白质58.58%,脂肪10.23%,全钾0.3%,全磷0.58%,钙16.0毫克/千克,锌82.2毫克/千克。其次是金蝉的药用价值,根据《中国药材学》记载,金蝉有益精壮阳、止咳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癌等作用。

  好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网友们也是众说纷纭:

  @言实岩石: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一绝!

  @戒龟牧螺:感觉像在吃婴儿

  @amie米米米西:小时候吃过?炸的?还挺香的,现在不敢吃了

  @蓝色饼干:感觉好恐怖,想到了以前被同学骗着吃蚕蛹,好恶心的啊

  @摄界边缘:年年抓,真不敢想象下一代还能否听见蝉鸣。

  @希欢一直都在:吃了20多年了,老家那块都快被逮绝了,现在夏天都不怎么能听到知了叫了

  害虫到底吃不吃?

  针对网友的说法,记者采访了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他说知了以吸食树的汁液为生,影响树木生长,被认为是害虫,但现在大家都把它作为美食,目前正是知了幼虫出来的季节。

  “在野外捕捉知了,灭绝倒不可能,但是过度捕捉,倒是会减少知了的数量”。他认为,城市里的知了本来就少,不提倡去捕捉,毕竟有少量知了鸣叫,能调节市民的生活,别有一番意境。

  川菜食谱没蝉蛹

  说到美食,记者又采访了成都美食协会副会长沈文华,他说在川菜里没有制作知了猴的菜谱,成都餐饮分为中餐、火锅、小吃和高档餐饮,而知了猴只能作为火锅类里的特色餐饮类。

  不过,最近有报道称,知了猴在土壤里待5到12年,如果土壤里有污染,尤其是重金属的污染,可能在知了猴体内蓄积毒素,医生建议,城市绿化带、农药化肥污染严重的土地,培育的知了猴最好别吃。听到这里,你还敢吃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