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废品站老板为流浪汉派发百元红包被嫌少:往年都是五百

发表于:2025-01-25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5日,如果说,一个亿万富翁,拿出100万元做善事也许很平常,那么,一个收破烂为生的人,给流浪者一个住处、管三餐饭都不容易,更难想象他会掏钱给他们治

如果说,一个亿万富翁,拿出100万元做善事也许很平常,那么,一个收破烂为生的人,给流浪者一个住处、管三餐饭都不容易,更难想象他会掏钱给他们治病、送他们回家了。

  别人做不到,尚丙辉做到了。他就是广州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十几年间一直和垃圾打交道,但却被人称作“最美破烂王”。多年来他用自己开废品回收站的收入,收留、扶助了不少流浪者。

  2014年底在广州,以他名字命名的 “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正式挂牌,许多流浪者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温暖。2015年4月,尚丙辉荣登“中国好人榜”。今年12月20日,工作室运作已届周年。至今为止,工作室已经帮助了100多名困难人士。

  公益工作室成立一周年,尚丙辉除了在志愿者的组织下,在武警医院举行了一个庆典仪式之外,他依旧每天同垃圾与废品打着交道,挣着一滴汗水摔成八瓣的辛苦钱。拿着挣来的钱,他又再次走进了流浪汉的“地盘”,给他们送吃和日用品。不过这一年来,他的公益感悟有所改变。

  “我曾经历困难,因为受到好心人的接济,困难度过去了。后来,不断做好事帮人,也是希望把别人给我的善心,延续下去。”

  按照以往,尚丙辉帮人的“模式”离不开接济。他收购废品所得收入的1/3,来接济流浪汉。愿意回家的流浪汉,他出钱给对方买票,助其走上回家路;回不了家 又缺失劳动能力的,尚丙辉开启了长期接济:每月送去几次粮油用品,并给予五六百元的“应急钱”。目前受其长期接济的流浪汉数量一共有5名。而且这些接济, 全靠尚丙辉一人维持。

  但一年下来,尚丙辉对自己的公益行为有了更多反思:“帮扶弱小的模式,就只有‘供养’吗?”他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并非可持续的公益模式。

  然而,受助了三年的黄老伯上个月因为找不到他要接济费,将他告上了派出所,尚丙辉的心“受伤”了。除了柴、米、油盐、生活费……尚丙辉苦思冥想:接济之举,是否缺了点什么?

  心酸:“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过去10年尚丙辉以草根公益人的身份,孤身救助上百名外来困难人员。贫病者,他倾尽所能为之筹措治疗费;流浪者,他十年如一日,常年提供食宿,施予接济。尽管行善路上,遭遇了旁人的不理解和质疑,但尚丙辉很少理会这些评论,坚持助人为乐的初心。

  然而,中国有句很耐人寻味的谚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近日,这句话在“天河好人”尚丙辉身上得到印证。

  11月20日,一通电话将“天河好人”尚丙辉召到广州天河区元岗派出所。尚丙辉赶到派出所,讶然发现,原来报警人是他资助了三年多的老人黄老伯。原来,派出所通知尚丙辉来领人。

  黄老伯是1994年来到广州的,在火车站被歹徒抢了后,一直到处流浪,曾在火车东站铁路旁长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因拆迁整顿,他几经辗转找到了现在这个地 方。三年前,黄老伯孤身一人隐居在天河客运站附近的一片山林,以捡破烂为生,如今高龄86岁的他,已经失去流浪的体力。三年前,尚丙辉发现了他,常常探访 照顾,每个星期给他带去维持伙食的油、米和肉类,每个月为他提供500元零用的资助。

  然而,老人并不体谅尚丙辉。每当尚丙辉帮助他人时,老人就不高兴。“上次我帮一个60岁的老人,他就说‘那个人比我小这么多,你还去帮他’。”老人多次要求尚丙辉不要帮助别人,让尚丙辉很头痛。

  今年,尚丙辉生意亏了十几万,手头十分拮据。今年春节,他请流浪人员吃饭,每个人派了100元红包。老人却生气地说:“你以前都是五百五百地给,是不是名气大了,看不起我?”甚至今年8月,尚丙辉因腿伤入院,老人联系不上他,到尚丙辉工作的废品收购站大吵大骂。

  在派出所当晚,尚丙辉问老人:“为什么不到家中找我,却到派出所报警?”原来,老人怕尚丙辉家人不满,加上自己不好意思,只能报警找他,实际上是想要钱。最终,尚丙辉给了老人200元,又劝慰了一番才让他回去。

  被受助人“责怪”,是不是害怕名声受损?“怕?我一向不计较这些,我用行动证明初心,受助人的这些责怪不会影响到我的名声,只是有些困窘。”

  尚丙辉说,当时自己有些心伤。“对他比我亲爹都要好,他却这样对我”,他开始有些生气。但后来他想通了,人到老年,就像孩子一样,想怎样就怎样,如果我不管他,他一个孤寡老人怎么办?

  其实老人也不缺乏社会救助的机会,为什么不住进养老院?“老人说自己不够条件,也自由惯了,怕不习惯。而去救助站,老人也不同意,为此,一直住在外面,接受接济。”后来,老人意识到自己不对之后,也登门道歉过两三回。

  反思:“好人”角色应该怎么做?

  实际上,这不是尚丙辉做好人以来第一次受委屈。尚丙辉曾救助过一个在天河客运站乞讨的60多岁老人,不仅租房给他住,还帮忙出钱让他的小孩上学,今年3月,老人却带着喇叭过来骂人。

  “对方说,我是政府评出来的道德模范,做好事肯定有政府支助,但对我的资助才给这么点钱,是不是把政府的经费私吞了?”尚丙辉无比委屈。后来,尚丙辉也不解释,渐渐对这名帮扶对象疏远。久而久之,这位受助者离开了广州。

  几许委屈之后,尚丙辉现在还在帮人的路上。如今,他正在帮助4个无家可归的老人,还资助30多名孤儿。但他感叹:“做好人,也是个‘技术活’啊!我做了帮人的事,却受到受助人批评,心里很难受。总觉得,接济的举措还欠缺点什么?”

  在“好人”冠冕的光环下,尚丙辉不断反思,应该如何把角色做得有“技术含量”,比如,如何才能获得受助者的体谅?

  他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多年来,如果尚老板不将收入的1/3拿出来接济流浪汉和困难人士,他已经有能力买车买房了。然而,误解和委屈仍旧落到他的身上。

  选择:有苦自己咽,公益继续做

今年上半年,行业环境不景气,废品价格下跌近五成,尚丙辉收入大减。本来,铝合金去年能卖8.4元/斤,如今仅能卖4-5元;铁去年5元/斤,今年才3 元,收入大减。但尚丙辉想到:“一直在接济的人,已经十分信任我了。如果一下子不去接济,或求助其他机构帮忙,就会引起受助者的不信任,他们会更加孤苦无 依。”

  于是,他向亲戚借了9万元“专项”资金,来用于帮助这些困难群体。但他从来没有对受助人讲过自己的困境。

  天河客运站附近的民警明哥,与尚丙辉相识十多年了。他告诉记者,前年他有一次到尚丙辉开的工作室,看到他收留了好几个流浪汉,吃住都在他那里,尽管尚丙辉 从来不要求他们反馈、报恩,但流浪汉们从来不主动帮工作室做点公益的事。“我当时就说他,‘你这里是工作室,不是救助站’。”明哥觉得,做好事接济他人不 是坏事,但也要量力而为,不能给自己造成负担。

  记者问,为什么自己有困难,还坚持帮助这么多流浪汉呢?尚丙辉说:“我就是那种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忙心里就不舒服的人。”

0